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纤维素作为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其高效溶解与功能化利用是开发生物质基新型材料的关键。系统综述了近年来纤维素在非衍生化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机制及其在功能纤维制备中的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水性溶剂、有机溶剂、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等溶剂体系对纤维素超分子结构的解构机制,阐明溶剂极性、氢键重构能力、离子尺寸效应及疏水相互作用等关键参数对溶解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纤维素的聚合度、结晶形态等结构特征与溶剂的酸碱特性、粘度参数及共溶剂体系均会影响溶剂溶解特性和溶液可加工性。在纤维素高效溶解前提下,进一步通过调控溶剂-纤维素-功能材料相互作用,制备包括力学增强、智能传感以及医用抗菌等再生纤维素功能纤维,是再生纤维素纤维高值化应用的重要途径。开发环境友好型纤维素溶剂体系以及设计原位功能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制备,是实现纤维素工业绿色发展、高值应用的重要方向。
相比钛合金、聚醚醚酮等不可降解材料,可吸收材料聚乳酸(PLA)避免了骨植入物二次取出等问题,成为最有前途的骨修复材料之一。然而,PLA的机械性能和生物活性不足限制其实际应用。在PLA基体中添加纤维材料是增强其物理和机械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综述了目前用于增强PLA的纤维材料的种类和效果,同时对纤维增强聚乳酸在骨修复领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论述。
在半交联型Lyocell纤维生产过程中,反应后的纤维会残留氢氧化钠,传统水洗工艺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研究采用酸性溶液清洗技术,系统探究了硫酸浓度、处理时间、溶液温度及清洗工艺路径(水洗-酸洗-水洗)对半交联型Lyocell纤维力学性能和交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1%硫酸溶液(pH=1.68),实施“先水洗(4倍纤维干重)-酸洗(0.1%硫酸,6倍纤维干重)-水洗(10倍纤维干重)”的三段式水洗工艺,可在确保纤维力学性能稳定、不影响纤维交联效果的前提下,减少41.2%的水洗水用量。该工艺为半交联型Lyocell纤维的生产提供了高效水洗的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人体热湿舒适性调控及健康防护面临严峻挑战。热湿管理纺织品能够调节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湿交换,提高人体热湿舒适性,同时有助于降低建筑制冷和供暖能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系统梳理了近年来热湿管理纺织品的关键技术及其作用机制,涵盖热管理纺织品、湿管理纺织品、热湿耦合管理纺织品,深入剖析并阐释了其热湿响应行为,提出未来研究将集中在多模态响应织物和自供能智能纺织品的开发方向,以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热湿管理需求。
近年来,智能纤维在多学科技术交叉的驱动下成为研究热点,其研究深度及应用领域的广度不断拓展。尤其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健康养生的智能化和精准化要求越来越高,将智能纤维的附加功能与康养相结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梳理了智能纤维的分类,重点综述了其在康养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健康监测、慢性病管理、康复治疗及环境防护等方向,并总结了其技术优势与现存挑战。未来可聚焦多模态智能系统、生物友好材料、能源技术优化及标准化应用场景等研究领域,以推动康养领域的智能化与普惠化发展。
芳纶纤维因其卓越的性能已经成为国防、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多个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芳纶油剂在芳纶纤维的生产加工中至关重要,能显著提升纤维及复材性能。深入检索专利数据库,全面梳理芳纶油剂专利技术现状,探讨核心技术内容,并预测技术发展趋势,旨在为国内的相关企业以及研究机构提供详实的技术参考资料,同时激发创新思维,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针对丙烯酸酯材料存在热粘冷脆、力学性能差这一问题,分析了常见聚合物树脂对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包括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改性聚丙烯酸酯、有机氟改性聚丙烯酸酯以及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等等,不同的树脂改性可赋予聚丙烯酸酯乳液不同的理化性能。同时分别从缩聚法、硅氢加成法、互穿网络聚合法以及自由基聚合法概述了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纺织品干燥速率自动测试系统(CU-ER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和分析。通过对比人工测试与设备测试的数据一致性、设备运行稳定性、数据重现性以及平行样间的差异,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设备测试与人工测试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设备运行稳定,数据重现性良好,且测试效率显著高于人工测试。
围绕纺织品与合成革的防霉测试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展开,在探究国内不同材料防霉检测方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争议的内容进行探讨。通过各种国内标准方法进行实验测试,对纺织品和合成革材料进行霉菌接种培养,分析其影响防霉结果的因素并探讨针对部分特殊优化检测方法提升检测准确性的方案,旨在为研究优化防霉检测流程,给该领域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完善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对纺织品和合成革材料进行霉菌接种培养,分析其影响防霉结果的因素并探讨针对部分特殊优化检测方法提升检测准确性的方案,旨在为研究优化防霉检测流程,给该领域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完善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GB/T 35270—2024《婴幼儿背带(袋)》于2024年11月28日发布,并计划于2026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对婴幼儿背带(袋)新旧标准的分析比较,为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和消费者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GB/T 2666—2017《西裤》与FZ/T 73064—2019《针织西裤》的标准范围、内在质量要求等内容的分析和比较,使国内相关服装企业、检测单位及终端消费市场对相关针、梭织西裤服装产品标准有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针、梭织西裤的产品质量,确保服装市场能够安全规范地运行。
为明确垂钓活动中年轻化消费者对户外钓鱼服装的穿着需求以及不同品牌实现服装功能性和美观性的技术方法,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品牌户外钓鱼服装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特点,结合文献调研研究户外钓鱼服装品牌在实现防水透气性、防晒防护性、收纳便捷性等功能性上的技术手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年轻化消费者的户外垂钓运动习惯、着装需求,归纳户外活动环境特点。问卷结果显示消费者更看重户外钓鱼服装的防水透气性和防晒防护性,在选择服装品牌时会模糊品牌钓鱼服装专业性与户外运动服装的界线,而不同钓鱼服装品牌服装的功能特点与技术应用可以基本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针对染色机运行环境时变特性导致的异常检测难题,提出一种融合TCN-LSTM架构与多层注意力机制的强化学习异常检测模型——AQLTL。模型引入了基于强化学习的自适应时间窗口机制:将时间窗口调整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根据滑动窗口的实时统计特征以及各评价指标的反馈,动态选择最优窗口大小,以适配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时序依赖特性,平衡长时依赖捕捉与短时响应需求。同时,在输入层、TCN输出层和LSTM输出层嵌入三级注意力模块,分别动态加权关键特征维度与关键时间步信息,强化模型在复杂时序和特征空间中聚焦关键异常模式的能力。最后,模型基于加权融合后的高级特征表示进行异常判别。实验表明,该模型能有效识别复杂工况下的异常状态,检测性能优于传统方法,在F1分数和AUC指标上显著优于主流基线方法,最高提升分别达17.38%和21.21%。
<正>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交联型Lyocell纤维成套产业化技术”和“莱赛尔纤维系列专用制剂的国产化开发”成果鉴定会在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院”)召开。鉴定委员会由来自行业协会、院校、企业的7位专家组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中纺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中纺院副总经理徐纪刚、崔桂新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张传雄主持。
<正>随着全球人口增长、消费水平提升、快时尚品牌兴起,全球服装消费量激增。近年来,社交媒体与网红经济进一步刺激消费,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频繁购买而非长期使用。全球每年被丢弃的纺织品数量巨大,根据多份资料的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纺织废料超过9200万吨,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1.34亿吨。纺织品的废弃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球环境和资源管理的重要挑战之一。纺织行业亟需摆脱线性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转型。